400~1000℃丨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究竟该怎么选?
在现代工业中,耐高温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航空航天到汽车制造,从电子设备到化工生产,到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不过,很多客户在选择耐高温材料时,常常会陷入误区,只关注单一性能,忽略了其他重要性能和实际工况要求,或者对工况判断不准确导致所需材料的性能溢出。
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各有特点
多数有机材料柔韧性好,能适应一些需要频繁变形的场景,比如高温密封垫片。但它的耐高温上限相对较低,一般在200℃到350℃左右。如果温度再高,材料的分子结构可能会分解,性能就会下降。
而无机材料,像玻璃纤维、陶瓷这些,耐高温性能特别出色,能承受上千摄氏度的高温。而且它们的化学稳定性好,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也能保持性能稳定。
不过,无机材料相对比较脆,柔韧性不如有机材料。但通过一些特殊的加工工艺,比如把玻璃纤维编织成布状或毡状,也能让它有一定的柔韧性,适用于一些需要耐高温又有一定柔韧性的场合。
具体的一些例子如下。
比如密封性,如果设备需要在高温下保持密封,有机高分子材料可能更适合,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特殊的配方和工艺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再比如减震阻尼性能,有机材料在这方面也有优势,能吸收振动能量,减少设备的振动。
强度方面,很多人觉得无机材料一定比有机材料强度高,其实这也不一定。有些高性能的有机纤维材料,强度也很高,甚至能和金属材料相媲美。
有机高分子材料中,芳纶1313纤维耐高温性非常出色,可以在220℃的高温下长期使用而不发生老化。在250℃左右的温度下,其尺寸稳定性良好,热收缩率仅为1%。它在370℃以上才开始分解,400℃左右开始碳化,广泛应用于防护服、防火车、航空和汽车行业。
苯基硅橡胶耐温范围较广,可在-70℃到350℃之间长期使用,短期工作温度可达-110℃到400℃。它还具有耐烧蚀和耐辐射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电器、汽车、工业深制冷、航空航天等领域。
聚酰亚胺的性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269℃到400℃)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耐老化性能和耐辐照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化工等领域。
无机材料中,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纤维材料,具有极高的耐热稳定性,熔点通常在1000℃以上,可以在极端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而不发生熔化或变形。它虽然相对有机材料来说较为“脆”,但抗拉强度很高,很难被拉断,耐磨性稍差,适用于高温隔热材料等场景。
氧化铝陶瓷熔点高达数千摄氏度,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广泛应用于陶瓷刀具、陶瓷密封件等领域。
氮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以及良好的抗热震性能,可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而不损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选择耐高温材料时,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和环境。
比如,如果应用场景对密封性或者柔韧性要求不高,但需要极高的耐高温性能,那么无机材料如玻璃纤维或陶瓷材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需要在高温下保持一定的柔韧性和密封性,有机高分子材料如苯基硅橡胶或聚酰亚胺可能更适合。
此外,还可以考虑复合材料,通过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复合,发挥两者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
总结
选择耐高温材料时,要明确使用环境和性能要求,权衡材料性能与成本,考虑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如果不确定,可以咨询材料供应商或专业工程师的意见,他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给出更专业的建议,帮助客户选择最适合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