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聚醚醚酮(PEEK)产业化进展概述
- 6
研究前言 |
---|
以国内聚醚醚酮龙头企业吉林中研高分子材料公司为例: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1%;利润总额为0.4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27.7%。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聚醚醚酮产品在市场上的有效需求、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着瓶颈。 |
一、PEEK产品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由于分子主链中含有高度结晶性的亚苯基醚醚酮链节,因此,聚醚醚酮具有卓越的耐高温性能和力学性能,如熔点达34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3℃;拉伸强度为100MPa等。根据分子主链上重复单元中醚基、酮基数量和顺序的不同可以分为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聚醚酮(PEK)、聚醚酮醚酮酮(PEKEKK)等不同的聚合物品种。
PEEK具有耐热性、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辐照性、耐剥离性、抗蠕变性、尺寸稳定性、耐冲击性、耐化学药品性、无毒、阻燃等优异的综合性能。
聚醚醚酮被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和电绝缘材料,与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制备增强材料,应用在许多特殊领域,替代金属、陶瓷等传统材料。
PEEK最大的应用障碍就是价格昂贵,平均每吨价格30万元以上,是聚甲醛、聚碳酸酯这些工程塑料价格的十几倍,属于材料产业的轻奢产品,极大地限制了客户在多数工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图1:PEEK树脂与其他工程塑料产品价格比较数据来源:嘉肯咨询
二、行业现状
在过去几年中,国内聚醚醚酮产业发展并不如意,行业总产能仍不足0.5万吨,多家PEEK生产企业已停产或转产其他特种工程材料,如生产 PPSU,PSU、PEAK等。
2023年,国内PEEK行业仍在规模化生产的主要有六家,两家外资企业和四家本土企业。这六家国内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 6.12亿元。VICTREX盘锦工厂产品还未商业化销售,除吉大赢创营收下降外,其它几家本土企业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虽然销售规模并不大,山东君昊高性能聚合物公司是后起之秀,营业收入增速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三大外资企业 VICTREX、世索科(原索尔维聚合物业务)、赢创工业,它们的PEEK业务销售收入均出现下降。其中龙头企业VICTREX 销售量 3,598吨,同比下降23.9%。
VICTREX认为:营收下降主要因素是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疲软,欧美市场汽车、消费电子和能源工业行业的客户需求不振,只有航空和医疗产业需求在保持增长。
新能源汽车正在改变和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传统燃油车的需求退潮,汽车制造的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本就是消费电子和机器人产业的制造大国,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 PEEK需求市场。
2022年,VICTREX在中国新建 1500吨PEEK生产装置,两家本土企业也在投建千吨级生产线,新的产能在2025年陆续投产,到时国内PEEK有效产能将超过8,000吨,这必将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新的价格中枢并催生出新的应用需求。
三、竞争格局
在过去10年,英国威格斯公司 PEEK产能一家独大,其销售量一直维持在3500-4500吨的水平。索尔维聚合物和赢创高性能材料 PEEK业务处于产业跟随者角色,VICTREX良好地维持着聚醚醚酮产品价格体系。虽然面临着其他企业新增产能的冲击,VICTREX 控制着产品价格温和调整。2011年,其 PEEK产品价格处于阶段性高点,平均价格为 78.31万元/吨,在随后的五年中价格平稳回调,降幅为27%。
自2017年始,威格斯通过开发更高附加值的制品,公司聚醚醚酮产品价格探底回升,2019年产品平均价格为72.39万元/吨,接近 2014年的价格水平(见下图)。同期,国内产品的平均售价在35万元/吨左右。
图2:VICTREX 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万元/吨)数据来源:嘉肯咨询
本土领先企业纯树脂生产装置最大产能为1000吨,多数企业产能只有200吨左右,因为合成难度大,难以稳定规模化生产合格产品。保障产品的一致性和批次稳定性是国内企业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下,国内企业在产能规模和价格两大指标上与全球领先的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深层次的是技术水平落差,需要时间来追赶。本土PEEK产业虽发展多年,但整体规模很小,依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技术研发还是以大学机构为主,专注纯树脂工艺研发的企业不多,当前领先的本土企业优势并不显著。
嘉肯咨询研究发现:国内PEEK行业的生产重心在向江浙地区转移。随着市场有效需求的释放,更多产业资本的进入,未来三五年国内会产生新的格局。
图3:国内PEEK树脂及复合材料相关技术专利申请情况数据来源:嘉肯咨询
参考其他特种工程塑料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材料发明和商业化的早期,由于市场对新兴材料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售价相对较高、 应用主要在高端领域,整体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小。随着上下游产业链逐步成熟、产能逐步释放、产品价格中枢下移(从40万元/吨售价,下降到20万元/吨——10万/吨——6万/吨),市场对其特性理解的不断加深,更多的参与者开发出更丰富的复合增强材料,新材料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市场规模也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当下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VR等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产业市场蓬勃发展,为特种工程材料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另外,特种工程材料行业正面临着国产替代和以塑代钢的发展机遇。
当下,PEEK行业的激烈竞争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经历,市场的无形之手共同推动着有进取心的企业一方面降价,另一方面努力规模化生产质量稳定的产品,开发PEEK材料新的应用领域。